药物分析杂志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创新药行业深度分析:扭亏无望、退市风险逼近

若说2022年前通过第五套标准登陆科创板的Biotech的共同点是股价下跌,那么今年上市的企业共同点则是“破发”。除盟科药业外,今年通过第五套标准登陆科创板的海创药业、迈威生物荣昌生物、益方生物等均在上市首日破发,其中迈威生物、海创药业均跌超29%。

在此条规定下,于2020年上市、目前亏损且营收规模有限的前沿生物、泽璟制药或许面临的压力最大。

近年来,国内各省市逐步取消普通门诊患者静脉输液,只能静脉注射的艾可宁只能适用于住院患者,则进一步限制了艾可宁的市场空间。

2022年半年报显示,泽璟制药在研项目多达24个。对于泽璟制药而言,研发投入及销售费用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,而公司的药品销售收入暂无法提供充足资金。

截至2022年6月30日,前沿生物营收仅0.26亿元,净利润亏损1.23亿元。

截至8月31日,18家第五套标准上市药企已相继完成半年报的披露。除康希诺、艾力斯、欧林生物及上海谊众外,其余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。

业内人士指出,一两个产品的收入短时间很难为企业成功“造血”,对于Biotech而言,研发实力和商业化能力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力的体现。

前沿生物目前唯一的一款上市产品为艾可宁,2020年12月纳入医保,价格降幅约50%。截至目前,以前沿生物的营收状况看,进入医保后艾可宁销售放量并不乐观。

艾可宁主要用于病毒抑制未达标、合并肺结核、合并肿瘤、围手术期等HIV感染的住院患者。业内人士解释到,目前国内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主要以口服为主,适用于感染的前中期患者,而艾可宁则主要适用于后期患者,市场空间受到一定限制。

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至今,科创板已稳步运行3年有余。据中经点睛数据,截至目前,科创板已上市公司数量超过400家,首发总募资额超过6300亿元,总市值规模超5.6万亿元。

实际上,14家亏损的Biotech中有不少已有产品上市,泽璟制药、前沿生物、金迪克、荣昌生物等均有产品上市。如前沿生物的艾可宁2018年就已经获批上市,泽璟制药的多纳非尼片于2021年6月上市销售,金迪克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也已上市销售,荣昌生物也在2021年开启了商业化。

Biotech持续的亏损,也让市场的信心逐渐消逝。

截至8月31日收盘,尽管是凭借新冠疫苗已经扭亏为盈的康希诺,上市至今累计跌幅高达264.41%。今日盘中,康希诺更是跌至历史最低点124.8元,收于125.81元,总市值约310亿元。即使是上市首日大涨303.85%的欧林生物高光也是“昙花一现”,上市首日创下股价最高点48.66元后震荡下跌,今日收于16.61元,自上市至今累计跌幅23.48%。此外,君实生物、泽璟制药、百奥泰、金迪克等企业自上市至今累计跌幅均超过35%。

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竹桢解释到,完整会计年度是从1-12月算完整的,例如一家公司于2021年6月5日上市,上市后的第4个完整会计年度即为2025年1-12月。

新增的管线也进一步加大了前沿生物的资金压力。今年上半年,前沿生物研发支出8106.14万元,同比增加44.68%。随着在研管线的逐步推进,前沿生物的资金需求也将不断扩大。

自2020年1月首家亏损企业泽璟制药登陆科创板以来,至今已有18家Biotech(生物科技公司)通过第五套标准在科创板上市。

唯一的上市产品无法给公司提供充足的资金,而另一方面,诸多在研管线却“嗷嗷待哺”。上市之初,前沿生物3个研发项目均处于临床阶段,2021年前沿生物又新增3个在研管线,为此不惜定增2.7亿元专门用于新冠药物的研发。

艾可宁的销售收入也一定程度上透露出端倪。艾可宁2018年获批上市,2020年12月进入医保。2021年艾可宁实现收入4050.29万元,同比下降13.13%,这也意味着,进入医保后,艾可宁“以价换量”并不成功。

截至目前,当初未盈利的Biotech股仅康希诺、艾力斯、欧林生物以及上海谊众实现扭亏为盈,其余企业仍深陷亏损泥潭。

第五套标准下近八成Biotech仍亏损

对此,前沿生物表示,“将持续通过加强商业化能力、积极推进在研产品研发进度、丰富产品管线等方式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”。

商业化难救业绩

而事实却不如前沿生物料想的如此乐观。

数据显示,2018年即开启商业化的前沿生物,2019年至2021年,营收分别为0.21亿元、0.47亿元、0.41亿元,但其亏损却由2019年的1.95亿元加大至2021年的2.65亿元。今年上半年,前沿生物净利润亏损1.23亿元。